PP 模块蓄水池清理操作指南
一、清理前准备工作
(一)安全防护准备
人员防护:作业人员需佩戴防滑手套、防水服、护目镜,若蓄水池深度超过 1.5 米或存在密闭空间风险,需配备防毒面具(防范沼气、硫化氢等有害气体)、安全绳(一端固定在池外稳固处),同时至少安排 1 名地面监护人员。
环境排查:清理前 24 小时关闭蓄水池进水阀,切断周边相关用电设备电源(如水泵、照明等),用气体检测仪检测池内氧气浓度(需≥19.5%)、有害气体浓度(硫化氢≤10mg/m³、一氧化碳≤30mg/m³),若不达标需用轴流风机向池内通风 2-4 小时,直至检测合格。
工具准备:准备排水泵(配套软管,扬程需覆盖蓄水池深度 + 排水距离)、高压清洗机(压力≤8MPa,避免损坏 PP 模块)、清淤工具(塑料铲、尼龙刷,禁用金属硬铲以防刮伤模块)、消毒设备(喷雾器、计量桶)、水质检测盒(检测 pH、余氯等)。
(二)排水操作
先打开蓄水池顶部透气孔,再将排水泵放入池内(泵体需固定在支架上,避免沉入淤泥),软管另一端接入市政排水管网(需提前确认排水合规,避免污染环境)。
启动排水泵,控制排水速度(每小时排水量不超过蓄水池总容积的 1/3),防止因水位骤降导致 PP 模块受力不均产生变形;当水位降至 0.5 米以下时,关闭排水泵,改用人工舀水(使用塑料桶)清理残留积水。
二、核心清理步骤
(一)淤泥与杂物清理
人工清淤:作业人员进入池内(需穿防滑鞋,缓慢行走避免踩坏模块支撑结构),用塑料铲将池底淤泥集中至池中央,再用泥浆泵抽至池外密封罐(淤泥需交由专业机构处理,禁止随意倾倒);若淤泥较粘稠,可先喷洒少量清水稀释。
模块表面清洁:用尼龙刷蘸取中性清洁剂(如洗洁精,浓度≤5%),轻柔刷洗 PP 模块内壁及支撑柱表面的污垢、青苔,避免使用强酸强碱清洁剂(如盐酸、氢氧化钠),防止腐蚀模块;缝隙处的杂物(如落叶、纤维)用镊子夹出。
管道与接口清理:检查蓄水池进出水管、溢流管接口,用高压清洗机(调至低压模式,压力≤3MPa)冲洗管道内壁,确保无堵塞;若接口处有密封胶老化,需记录位置,待后续修复。
(二)消毒处理
消毒剂配置:选用含氯消毒剂(如次氯酸钠溶液,有效氯含量≥10%),按 1:100 的比例稀释(即 1L 消毒剂加 99L 清水),搅拌均匀后倒入喷雾器。
全面喷洒:作业人员站在池外,向模块内壁、池底、管道接口等部位均匀喷洒稀释后的消毒剂,确保每平方米喷洒量≥200ml;喷洒后关闭蓄水池透气孔,密闭消毒 30-60 分钟。
残留冲洗:消毒结束后,打开透气孔,用清水(可接入自来水或洁净水源)冲洗蓄水池内部,直至冲洗水 pH 值恢复至 6.5-8.5(用 pH 试纸检测),且余氯含量≤0.5mg/L(用余氯检测盒检测)。
三、清理后检查与恢复使用
(一)结构检查
PP 模块检查:目视检查模块有无裂缝、变形、脱落,支撑柱是否稳固,若发现模块破损(直径≤5mm 的小孔可用 PP 专用修补胶封堵,大于 5mm 需更换模块),需及时修复;检查模块拼接处密封条是否完好,若老化需更换新密封条。
附属设施检查:测试排水泵、进水阀、溢流阀开关是否灵活,检查液位传感器、压力表等仪表是否正常显示;对池顶盖板、透气孔滤网进行清洁,确保滤网无破损(防止杂物落入池内)。
(二)恢复使用
注水测试:关闭排水阀,缓慢打开进水阀,控制注水速度(初始流量为设计流量的 1/2),观察蓄水池有无渗漏(重点检查模块拼接处、管道接口);当水位升至设计水位的 80% 时,停止注水,静置 24 小时,若水位无下降,继续注满至设计水位。
水质检测:注水完成后,用水质检测盒检测池水 pH 值(6.5-8.5)、余氯(0.2-0.5mg/L)、浊度(≤1NTU),若指标达标,方可恢复正常使用;若不达标,需重新进行消毒、冲洗流程。
记录归档:记录清理日期、参与人员、使用药剂、检测数据、修复情况等信息,建立蓄水池维护档案,建议每季度进行 1 次日常检查,每 1-2 年进行 1 次全面清理。
四、注意事项
严禁在雨天或池内积水未排尽时进行清理作业,避免触电或滑倒风险;夏季作业需避开高温时段(10:00-16:00),防止人员中暑。
若蓄水池容积较大(超过 50m³)或深度超过 3 米,建议委托专业水处理公司进行清理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模块损坏或安全事故。
清理过程中若发现池内有不明异味、人员出现头晕、恶心等不适症状,需立即停止作业,将人员转移至通风处,必要时就医。

推荐阅读
